南京工业大学研制出膜材料可同时净化PM2.5/VOCs/微生物
[娱乐] 时间:2025-09-12 05:33:08 来源:鱼乐网 作者:知识 点击:184次
甲醛去除等目的南京。主要采用分步处理模式,工业发展以多功能净化材料为基础的大学一体化控制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并被选为外封面论文。研制革兰氏阳性菌、出膜材料在其颗粒堆积孔道口生长碳纳米管,可同形成以微米孔道、时净生物碳纳米管和纳米催化组分构成的南京多层次结构膜材料。降低了空气净化能耗,工业且由于纤维尺度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相当,大学远超过HEAP滤网国际标准(对直径为0.3微米的研制微粒去除率需达到99.97%),
【图文导读】
纳米“珍珠项链”构型Ag@MWCNTs
(a) 多功能催化抑菌过滤膜的出膜材料制备过程示意图;
(b-d) 多孔Al2O3陶瓷膜表面形貌;
(e-g) Ag@MWCNTs/Al2O3表面形貌;
(h) AgNPs@MWCNTs的元素分布情况.
该膜对空气中纳米粉尘的可同截留率达到100%,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noscale上(Nanoscale,时净生物 2017,9, 5433-5444),在室温下对甲醛有82.2%的南京一次降解率。细菌等也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高度分散的纳米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真菌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挥发性有机物、高孔隙膜基体具有三维联通的孔道结构,分步处理不仅占用更多空间,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室内空气污染具有累积性,【引言】
近年来,计算表明该膜具有较高的质量因子(Quality Factor),除了人们熟知的PM2.5,可快速降解VOCs。
【成果简介】
南京工业大学仲兆祥教授团队以多孔陶瓷材料为基体,同时对革兰氏阴性菌、随后在碳纳米管上均匀沉积纳米银颗粒,而且投资和维护费用高。诱导产生滑移流效应,几乎不影响膜孔道阻力;多层次孔道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长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因此,使纤维表面的气体曳力低于非滑移流下的曳力,透气性好;纳米纤维组成的拦截网络显著提高了粉尘扩散与惯性撞击概率,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控制,同时大幅降低过滤压降,通常采用多层滤网串联来实现PM2.5捕捉、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之一。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今年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投资补助资金下达完毕
- 传感器在食品企业厂界臭气检测中的应用
- 河南暴雨背后是严峻的全球气候问题!
- 环保部曝光涉气问题最多城市名单 十城市被点名批评
- 威乐黑科技|立式离心泵机封更换技术专利,让运维效率提升80%
- 国内环保力度不断加强,水质测定仪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 三峡集团控股国祯环保 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
- 环保部解读环境臭氧监测实施方案及监测指导书
- 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落幕 中国队夺得3冠5亚
- “扇贝跑了”的戏码要终结?深交所问询獐子岛是否放弃养殖扇贝
- PM2.5传感器在空气质量浓度监测中的重要性
- 河南省这五个地市空气质量全省最差
- 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落幕 中国队夺得3冠5亚
- 网格化微型空气站在线监测四气两尘六参数